![]() ![]() |
![]() |
|
![]() |
|
2017年阜新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[日期:2017-09-29 14:45:41 来源:彰武县教师进修学校 中教部 作者:转自 市学院][阅读: ]
根据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(2011年版)(以下简称《语文课程标准》)的要求,结合我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,制定本考试说明。 一、命题原则 1.命题要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、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,有利于我市初中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。 2.命题要从知识和能力、过程和方法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。既要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,又要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在语文实践中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、体验和审美活动。 3.命题要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,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,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本特性。 4.试题要体现科学性、时代性、创新性、实践性、综合性及适当的选拔性。 5.适当减少试题数量,不追求对知识的全覆盖,重点内容重点考查;加强对高中阶段学习乃至终生学习影响较大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,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发展空间。 二、考试范围 考查《语文课程标准》“课程目标与内容”中第四学段规定的内容。其中文言诗文的背诵默写考查《语文课程标准》“附录”部分中推荐的7─9年级的部分背诵篇目(范围见本考试说明附录1)。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一部分来自教材上的课文(范围见本考试说明附录1),另一部分来自课外文言散文。考查现代文阅读的阅读材料一律来自课外。 三、考试内容及要求 (一) 积累与运用 1.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。能记准字形、读准字音、了解字义,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汉字;书写汉字规范,不写错别字。 2.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、辨析词语的意思,能正确使用词语;能修改病句,能正确运用句子恰当地表情达意。 3.掌握《语文课程标准》“附录”部分中推荐的7—9年级的部分背诵篇目(范围见本考试说明附录1)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。了解《语文课程标准》“附录”部分建议阅读的部分课外诗歌散文作品、长篇文学名著及作者(范围见后文附录2)。 4.能正确默写本考试说明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,能有意识地在积累、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。 (二)阅读 1. 现代文阅读 (1)能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特点进行阅读,了解记叙、描写、说明、议论、抒情等表达方式。有较快的阅读速度。 (2)能整体感知现代文的内容,把握现代文的内容要点,体会作者的态度、观点和感情。 (3)能把握现代文结构,理清现代文思路。 (4)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。 (5)对文章内容和表达能有自己的心得,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。 (6)欣赏文学作品,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,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,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,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;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,能说出自己的体验;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。能体会比喻、拟人、夸张、排比、对偶五种修辞方法的作用。 (7)阅读科技作品,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,能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答阅读中的一些问题。 (8)阅读议论文,能区分观点与材料,能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,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。 2.文言文阅读 (1)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。 (2)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。 (3)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。 (4)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,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。 (三)写作 1.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书面表达。 2.能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,做到感情真挚、思想健康,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,做到内容具体、语言通顺得体。 3.能根据表达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。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,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。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来丰富表达内容,力求有创意地表达。 4.不写错别字,正确使用标点符号,书写规范、整洁。 四、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(一)考试形式及时间 语文学科采用闭卷考试、书面作答的形式,考试时间120分钟。 (二)试卷结构及分数 试卷满分为100分,共分三部分。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,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和文言诗文的积累运用,满分20分(其中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约占10分,文言诗文的积累运用约占10分),主要题型为选择题、填空题和简答题。第二部分为阅读,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,满分40分,其中文言文阅读约占10分(课内约占5分,课外约占5分),现代文阅读约占30分,主要题型为选择题、填空题和简答题。第三部分为写作,满分40分。 (三)试卷内容占分比例 1.积累与运用20%;阅读40%;写作40%。 2.试卷中选择题分数的比例不超过15%。 3.试题易、中、难比例为8:2:0。 附录1 文言诗文篇目
附录2 课外读物篇目 诗歌散文作品,鲁迅《朝花夕拾》、冰心《繁星·春水》。 长篇文学名著,吴承恩《西游记》、施耐庵《水浒传》、老舍《骆驼祥子》、笛福《鲁滨逊漂流记》、斯威夫特《格列佛游记》、高尔基《童年》、奥斯特洛夫斯基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。
|
|